12月12日,北京市环保局总工程师于建华向媒体介绍,截至12月10日,北京细颗粒物(PM2.5)累计浓度保持在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7%。
这样看来,此次大费周折、金额巨大、耗时耗力的收购即使算不上扬眉吐气,也算是对投资人一个很好的交代了。该省是加拿大最主要的油气产区,也是加拿大最为富裕的地区之一上游产业旺盛的环境治理需求催生出了数量众多的环境修复企业。
宇墨认为或许就是因为这些企业有技术潜力但状况不佳,巴安才能如此顺利地获得收购机会。尤其随着今年《空气净化器用滤网过滤器》、《空气净化器用静电式集尘过滤器》两个行业标准进入收尾阶段,国内的空气净化行业必将逐步趋于日常化和规范化。TrilityGroup是澳洲一家水务公司,业务覆盖污水处理、再利用和海水淡化等,在澳洲经营废水处理及水务厂,服务包括澳洲能源资源公司(EnergyResourcesofAustralia)、南澳及维多利亚的灌溉系统等。从环保领域来看,除了传统的水处理以外,国内土壤修复和固体废物处理市场的兴起也激发了中国买家对海外相关技术的兴趣。值得一提的是,再升科技当月还宣布了另外三起收购,分别是6月9日公告公司拟出资4.4亿元现金收购苏州悠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和6月29日宣布拟以现金增资方式认购业加科技(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和东莞市业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股权(增资后分别占目标公司51%股权),足可见其外延内生的步伐之迅猛。
公司2016年资产总额为27.4亿欧元,净资产为6.59亿欧元,营业收入为16.02亿欧元,净利润为5,751万欧元国企出海仍是斥巨资收购技术、业务、资金都优质的三好企业,开拓全新产业链,而民企则更关注技术主导型企业。六、保障措施(一)强化财政和价格政策支持。
加快污水脱氮除磷深度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等精细化处理技术关键组件与设备研发。推动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有效带动社会资本参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推进清洁高效燃烧与余热余压利用技术突破,积极研发蓄热式低氮燃烧装备、新型高效锅炉系统设备,加大应用推广力度。推动搭建生产、回收与处置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管理平台,鼓励企业研发和推广基于物联网的再生资源收运系统。
加快污染场地、矿山、地下水修复和垃圾填埋场整治新技术推广和应用。以环境污染治理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为导向,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
支持开展节能咨询、评估、监测、检验检测、审计、认证等专业节能服务。大气及噪声污染防治领域。支持重点企业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进一步加大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置、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市场开放力度。
依托现有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检测认证机构等资源,推进建设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共享、检测认证、成果展示等公共服务平台。土壤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领域。推动节能环保产业与绿色金融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绿色信贷,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将碳排放权、排污权、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特许经营收费权等纳入贷款质押担保物范围。强化直接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企业发行绿色债券。
(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引进并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主动参与国际节能环保标准制(修)订,推动重点领域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政策机制,强化监督管理。推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鼓励企业创新应用节能环保重大技术装备。
推动形成固体废弃物收运处一体化服务体系。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推进节能环保产品和服务走出去,通过国际并购、组建海外分公司、承包国外工程、构建境外营销体系等方式参与国际竞争。健全节能环保标准体系,加快制(修)订一批能效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产品标准中的节能环保技术要求,充分发挥标准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技术改造。(三)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运行管理标准,其中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达到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既有建筑实施绿色改造。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社会组织对节能环保产业的催化作用。
发展报废汽车和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的智能拆解和拆解物自动化分选技术,报废动力蓄电池、废碳纤维材料等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理技术,以及废旧塑料的改性改质、餐厨垃圾的低成本资源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等,研发相关高端装备。辐射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组织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筛选一批节能环保新技术、新产品,建立节能环保科技成果库和转化项目储备库,促进成果转化。
进一步明确第三方治理项目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鼓励重点企业、工业园区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领域。
完善节能低碳新技术新产品推荐目录。倡导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实施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节能低碳和循环经济全民行动计划,积极开展知识普及、宣传教育、行为引导、典范创建等主题活动,在家庭、社区、政府机构、宾馆、饭店、企业、园区等深入开展节能减排行动,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环保产品,激发绿色消费市场活力。重点企业盈利能力稳步增强,核心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探索发展绿色保险,研究开发针对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保险产品。
依托千人计划海聚工程高聚工程等人才计划,加快吸引节能环保领域优秀杰出人才来京创新创业。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健全节能环保产业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各类节能环保企业资质认定和特许经营权制度的相关保障。
加快发展环境建设规划、工程设计、环境投融资、清洁生产审核、认证评估等专业服务业态。重点发展烟气多污染物协同处理技术、选择性还原等脱硫脱氮关键技术、PM2.5和臭氧主要前体物联合脱除技术等。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机构,支持节能环保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机构。推动节能环保产业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带动相关技术和产品应用,鼓励企业开展智慧能源管理、智慧环境监测和治理。
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不断完善垃圾、污水处理等收费政策。鼓励用能单位加快开展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压缩空气系统改造、供热系统节能等节能技术改造,推动先进节能技术的集成优化运用。组织实施能效、水效、环保领跑者行动,健全完善领跑者指标及动态更新机制,推动实施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和监督制度。二、促进节能环保产业高端发展(一)做优高效节能产业高效锅炉领域。
积极研究环境监测整体方案,加快构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决策部署,加快本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节能减排和民生改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重点发展污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技术,研发垃圾焚烧关键设备。(四)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结合北京城市副中心、新机场、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场馆建设,促进节能环保技术、产品和服务示范应用。深化水、电、气、热等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结合产业政策落实好差别化、限制性、惩罚性价格政策。